【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強迫型人格主管與他的死亡筆記本

0
360

【原文連結】點我到粉專支持作者 >


原來是這種感覺,當你手上拿著一本死亡筆記本,而且上頭還寫了你的名字。

筆記本有個黑色牛皮封套,褪色得挺嚴重,內裡可自行填充活頁紙,紙上有密密麻麻的格線,以日期為單位,塞滿了人名、時間與地點。字跡端正,格線分配均勻,以不同顏色區分行程屬性,仔細一看,所有格線都經過手繪,間距精準,一絲不苟,每一條線段都不妥協。筆記本主人是一名四十五歲男性,在光電公司擔任品管主管,這本筆記本從他十五歲持有至今。根據死亡筆記本的規則,舉凡被寫在上面的人名,將會於特定時間與地點遭受性命威脅,於是按照筆記本上的內容,今天下午三點半,地點是醫院會談室,我可能會跟這世界天人永隔(原因不明),而下一個受害者則是反射塗料的供應商張先生,他將於今天下午五點半,在內湖某咖啡廳內死於非命(一樣原因不明)。


不過還好,這世界才沒有什麼死亡筆記本,不然我會把國中理化老師一起拖下水。

好,過關!才怪,正好相反,根據倖存者(陪他前來會談的同事,確保他有依約赴診)的口供,絕大多數的時候,被寫上去的下場只會比死更慘,因為這代表「你被排進了他的行程」,一旦行程底定,男人就不容許這一格再有任何更動,而且死命必達。你不准遲到,不准對行程內容有任何異議,不准討價還價,不准遺漏細節,也不准偷哭,這一格,不會有任何溫度。因此結果只有三種,第一,你乖乖聽話,第二,你被他盧死,第三,他被氣死。但第三種結果已經被視為一種神蹟,從來沒人看過,因為大多數人都活不到那種時刻就屈服了。至於為何下場會比死更慘,因為協調的過程會讓人生不如死,他絕不屈服,也不接受議價,為了原則他會堅持己見,跟你鑿戰到底,難纏的程度會讓你寧願去國會接受立委質詢,想要套交情或示弱,都只會得到他的鄙視。他相信只要踩住底線,就能掌控全局,相較於死神,他某種程度上比較像判官。

判官出生在軍人家庭,老爸雖然是萬年士官長,性格卻大而化之,因而造就出和諧的家庭氣氛,但當時沒人知道,判官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大而化之四個字。判官從小就和兩個兄弟不太一樣,他很聰明,但這並不是他學業一路拔尖的主因,重點是他很自律。他從來不把暑假作業拖到最後一天,每道習題都會驗算一遍,每個實驗步驟都會詳細註記,需要訂正的錯字自動罰寫兩行,堅持親手摺每件衣服,跑步絕不會跑到一半放棄。他做任何一件事,都不是為了掌聲,那些對他來說不重要,他向來只有一個目的 — 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


你有夠龜毛!

這句話他不知道聽了幾萬遍,他一點也不否認,甚至把它當成一種認證,一種堅守原則的認證。有些人就是不懂,充滿秩序的生活才是最不辛苦的,既不會發生任何變動,也不會感到迷網,人一旦想偷懶,尤其是仗著「要懂得變通」這種理由,不管做什麼都會坎坷。他寧願努力達成每一個目標,也不要每晚躲在棉被裡為自己的退讓感到後悔,他討厭畫線畫得不直的感覺,他討厭總是有人破壞規矩,他討厭聽到「都可以」三個字,他對於模稜兩可的事感到非常不自在,他並不覺得自己的標準有多嚴苛,那些對他來說,都是「應該」要做到的事,他只是盡力不讓每一步超過紅線。但箇中道理沒幾個人懂,直到多年後看到村上春樹的新書,裡頭的某句話讓他暗自竊喜,原來自己並不孤單。

『寫出來的文章,能不能達到自己設定的基準,比什麼都重要!』

只要成績夠好就能爬上管理職,這條規則是從校園裡長出來的,老師曾經給過他選擇,但他選擇不當班長,而是當風紀股長,史上最容易賠掉人際關係的班級幹部,比一直賠錢的總務股長還慘。他沒什麼人格魅力,這點他有自知之明,可以把人情因素刪掉的工作,他比較擅長,就算當黑臉也不在乎,這點成了他日後的工作方針。上級交辦下來,他設定目標,完美執行,秩序比賽每個月都拿第一,那時一個年級有二十二個班,班長上台領獎,他在底下跟著鼓掌。隨著判官慢慢長大,他開始把學校的那把尺帶回家中,對著家中的角落,隨時檢驗任何可能超標的數據,冷氣不能超過二十六度,衣服三天洗一次,他為家裡設下一條又一條生活公約,也把那把尺帶進了每一段關係中。他沒辦法和人產生緊密的連結,因為他已經習慣用刻度來度量跟人的距離,說到底,人類不是他的專長。


高中聯考放榜後,他穿上卡其制服,宣告死亡筆記本正式啟用。他用老爸送他的第一志願獎勵金,買了一個牛皮筆記封套,塞進一年份的空白活頁紙,沿著尺,畫下第一條線,往後的人生就隨著那條線拉進了筆記本,基本上他的人生就躺在裡面,只是沒人敢去翻。對當時剛拿到課表的同儕而言,會再去買本行事曆根本腦袋有洞,然而判官規劃的並不是上課時間,而是「下課時間」,該預習的進度,該複習的範圍,該找哪位老師提問,該到哪間補習班報到,全都妥妥地放在行事曆的每一格空格理。複習不完,就熬夜複習,找不到老師,就在下課堵到他為止,寫錯答案,就在補習班問課輔老師問到他投降為止,一直到行程完成,他才能在空格旁打個勾。他的人生完成度,大體上就是由空格旁的打勾數來決定的。

在材料化學研究所畢業後,他進入光電科技公司,一開始擔任材料分析工程師,經過幾年摸索,他發現只有品質管理(Quality Control,簡稱QC)這件事才能讓自己樂在其中,因為他最需要的就是「控制感」,於是他決定走進生產線。一晃眼十八年過去,有體面的房子車子,優渥的薪資,一半拿來供養雙親,一半拿來儲蓄。沒有婚姻的束縛,沒有額外的開銷,可以想像他的房子有多乾淨,擺設有多麼循規蹈矩,也可以想像一般人要進到他家有多不容易,因為他不亂交朋友,甚至可以用挑剔來形容,如果不是因為共同興趣交談,他寧願不要浪費時間,就像村上春樹說過,『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想勉強交朋友,因為就算那樣做也只會失望而已』。事實證明,這世界上還真沒什麼因為共同興趣而結交的朋友,只是大多數人不太在意。


再多的挑戰,都不會磨平他身上的稜角,反倒讓稜線變得更鋒利。如果把他想像成一個立方體,工作對他而言就是一個正方形紙箱,他每天的生活,就是把自己精準平穩地放進那個紙箱,不容許有一絲空隙與摩擦,一切都要恰到好處。對老闆而言,能招募到這種傢伙簡直是淘到寶,在那之前,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在扮黑臉的同時,還維持工作效率。自從判官進入品管部門後,公司產品良率大幅提升,分析數據精準,每一季財報都漂亮得要命,這歸功於判官一手包辦所有的品管業務。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單打能力強悍,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他不信任任何人,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斷以及筆記本上的行程,由於那些獨斷的決定一直帶給公司可觀的收益,因此在年度營收面前,他的個人主義只是藏在數字後面的瑕疵。


唯一的問題在於,那本死亡筆記本。

那本筆記本逼死了太多人,所謂逼死當然不是指生命的殞滅,比較像是一段關係或對方事業的抹煞,但無論是人際關係或是下屬的職業生涯,都不是他在意的事,他只在意良率增加的數值。如果是單打獨鬥的分析工作就算了,幾年前他升上品管主管,情況變本加厲,對於旨在永續經營,培養接班人才的公司而言,每個月都逼走一堆人等於自斷後路。跟過他的下屬,壽命長則三個月,短則數日,這些人每天都過著被安排的人生,所有意見與決策都被無視,在他的部門,沒有雙向的對話,即便有不少人暗地折服於他的遠見,卻無法忍受他的性格。公司沒有資遣他的理由,只能採取另一種策略,而且是史詩級的高難度策略,那就是改變他,同時把死亡筆記本的殺傷力降到最低。

於是,這成了我出現在死亡筆記本上的理由。名字旁附註心理治療約談,時間只留給我四十分鐘,還在旁邊打上星號,意思是這一格有提前結束的空間。

強迫型人格障礙(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OCPD),是C群人格障礙的一種,最顯而易見的人格特質就是「完美主義」,這是他們的主要症狀。他們專注各種細節,相信魔鬼就藏在裡頭,為了追求完美,他們不僅苛求他人,同樣也不輕易放過自己,他們不會認為自己有問題,除非工作表現與社交關係出問題。這特質是種雙面刃,「嚴以律己,嚴以待人」的做法,通常會造就出一群領袖或楷模,畢竟願意堅持才能笑到最後,然而一旦過了頭,就會變成某種酷吏,在拿把刀開疆闢土的同時,也斬斷了與周遭的連結,於是他們告訴自己,「沒關係,英雄總是孤獨的」。


同樣是專注細節,還有功能好壞之分,功能差一點的,可能會聚焦在毫無意義的細節上,拖垮團體效能,淪為豬隊友一枚。功能好一點的,雖然同樣缺乏溝通能力,但由於專注在正確的線索上,加上意志堅定又有責任感,通常會成為令人又愛又恨的神主管。恨的是他的態度,愛的是他的才能,對高級主管而言,他是事必躬親的完美下屬,對下屬而言,他是令人聞風喪膽的主管。在這種人面前,什麼慣老闆之流的都只是被寵壞的嫩咖而已。

如果你的主管長成這樣,恭喜你,你將會歷經到前所未有的震撼教育,一場失去溫度的苦難體驗,熬過這一關,保證職場仕途百毒不侵。即便熬不過也絕不丟臉,可以選擇光榮退場,畢竟最美好的一仗你已經打過了。


「我沒有逼走過任何人,他們會走,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適任。就算留下來,也只是扯後腿而已。」

第一次晤談結束前,他丟出這句話。判官話不多,但沒一句廢話,每句話都是深思熟慮後的組合,他會確保這句話不會再節外生枝,拉出不必要的話題,簡而言之,他把每句話都當成句點,不,是結論。其實我蠻喜歡跟他會談,一方面不會浪費筆記本空間,一方面能加快會談速度。

然而對於這樣的案主,跟他講道理是行不通的,因為這件事他比你還擅長,除非能引發他的同理心,讓他認清自己的規則不一定適用每個人。然而以現實條件,也就是以「幫公司止血」為目的,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請他「調整職務」。只不過按照這樣的套路,我這個心理師的作用就只是用來確認「這傢伙果然無法改變」而已,一想到就讓人洩氣,於是到了第三次療程,我決定轉換策略。


判官以同樣的節奏敲門,穿著同一套西裝,用同樣的姿勢拍了拍沙發,然後坐下,同樣沒什麼表情。我想,就算今天坐他對面的是塗料供應商張先生,他的態度大概也不會差多少,我們都只是他格子裡的人,等著被他打勾的人。
「我們還有三十九分鐘,開始吧。」他微微舉起右手,示意我開始,這傢伙居然把心理師的專屬台詞與動作整碗捧去用。
「好,我們今天來聊聊字典。」
「字典?」
「沒錯,我假設每個人的腦中都有一本字典,搞清楚字典的內容與它的關鍵字,就能推論出那個人行為模式。當然,這是一個可逆反應,也可以從某些人的行為歸納出他的字典,進而了解他的價值觀。」
「繼續吧。」
「這幾次下來,我發現你的字典很乾淨。」
「怎麼說?」
「你的字典沒有多餘的廢話,每一頁的關鍵字都一樣,都只有兩個字。」
「哪兩個字?」
「應該。」
判官沉默了一下,但並不是為了思考如何回應,而是等著我往下答。
「你是一個按部就班的人,我知道這不是什麼正向的形容詞,就跟『你人很好』沒什麼兩樣,但我了解按部就班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每天都要跟世界的彈性對抗,也正因為它不容易,因此很多人辦不到。對你而言,一旦被你發現其他人沒有走在線上,沒有做好應該要做的事,你的字典就會不斷把這兩個字寫進去,於是漸漸地,『應該』就成了你的字典裡,詞頻最高的兩個字。」
「隨著這兩個字變得活躍,他們會開始擴張,慢慢吃掉其他的關鍵字,等到你的字典最後只剩下這兩個字的時候,你的造句規則就會變得很單調,只能拿這兩個字當開頭,譬如說:『這應該不難吧,還需要教嗎?』『這之前應該就要準備好的吧!』『你不應該先報備嗎?』『把工作時間分配好應該很正常吧!』之類的。」


「難道不是這樣嗎?」
「是的,你的『應該』都是附屬在正確的社會規範上,它的存在非常合理。只是一旦『應該』開始變多,就會讓我們忽略別人的處境。」
「我不是來照顧別人心情的,你們才是。」
「的確。如果今天你是一個人工作,把應該貫徹到底絕對沒問題,但若是跟別人一起工作,那就另當別論。畢竟每個人的字典都不一樣,也不一定非得要有『應該』這個關鍵字,當兩本字典一起互動時,沒有誰的字典才是指導範本。」
「根據我的經驗,那樣會天下大亂。」
「好,那我們回到此時此刻。現場就只有我們兩個人,我負責進行心理治療,我的字典裡也剛好有個應該,其中一句叫做:我們『應該』要能同理別人,如果接下來我希望你照著我的應該去做,你怎麼想?」
「辦不到。」
「沒錯,在你眼中很輕易的事,別人辦不到,因為你的執行能力非常優越。同樣的,你可能也有辦不到的事,這些事或許與工作無關,因此你不在意,也沒什麼練習的機會。但剛剛的過程至少證實了一件事,沒有誰的應該可能教別人做事。」
「我只是選擇比較有利的方案來執行。」
「很有道理,可惜人不是機器,不是轉個開關或換零件就能運行,人有情緒這種東西,有時候給出彈性並不是為了鬆懈,而是喘息。有些人並不是能一路衝到底的選手,他們需要喘口氣,才有體力拿出更好的表現。如果你能明白每個人的字典都其來有自,那你就能更合理地去看待每個人的表現,認清每個人的強項都不同,而不是一昧地期待他們都是神隊友,就像我不期待你變成一個心靈捕手。」
「所以你希望我怎麼做?」
「你想調整現在的工作嗎?」
「不想,我不喜歡研發,坐辦公室很痛苦,到現場好一點,我比較習慣盯進度。」
「好,如果你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尤其這件事跟團體行動有關時,你就得付出一點代價,這是”應該”的吧。」我不經意地比出引號手勢,然後發現這是一個很假掰的選擇。
他點點頭。
「你現在有幾個下屬。」
「五個助理工程師,分別負責環境管理、進料、製程、客服以及品質工程。」


「哪一位比較成材?」

聽到這個問題,他眉頭一皺,臉上冒出了某種不祥預感的表情,似乎在擔心接下來的代價。「嗯,只有客服跟製程那兩位比較進入狀況,其他三個我得幫他們扛。」
接著,我拿出了我的黑色筆記本,不用擔心,它是負責讓人活命的筆記本,就像辛德勒的名單。
「這樣吧,我們先嘗試一個月就好,我需要這五個人從小到大的經歷,也就是說,我要他們的字典和關鍵字,請你一周約談一個人,不談工作,只談出身,好好聊他們的人生,然後把他們的優弱勢寫下來,下禮拜跟我一起討論。就從環境管理那位開始,不是要你辦一場心靈講座,而是做你擅長的分析,加上你本來就是品管部的老大,做老大該做的事,這要求”應該”不過分吧。」

他看起來十分痛苦,表情就跟海鮮中毒差不多,如果當場拍下來,那五個下屬必然會十分欣慰,還可以拿來當成「反判官粉絲專頁」的大頭照。他的不甘願程度,就像逼一個從來不笑的人必須在團體中跟大夥一起歡樂比YA,而且還來個五連拍的那種。由於這個「應該」非常合理,他沒有拒絕的理由,即便我會得到有史以來最難看的笑容,但他會理解,只要經過練習,勾起嘴角不會是那麼困難的事。


經過雙方同意,我們把這項作業寫在了各自的筆記本上,我不知道這樣做能否為這五個人續命,但我希望他能仔細去看別人的字典,了解他們的典故。一旦能做到這點,我們才能往下談到妥協,談到折衷方案,才能讓他試著後退一步,然後在團體中與其他人產生連結。

後續的治療還很漫長,但至少在我們了談了四個月之後,沒有人走路,也沒有人要求調離現職,他甚至還在我的要求下辦了一次聚會,主題是講自己這輩子最糗的經驗還有初戀。可想而知,這種極度亂來的主題,對他而言已經不是海鮮中毒的等級,而是A型流感,這個要求就像是射中了他的阿基里斯腱,導致他那天走出會談室時有點軟腳。但幸虧性格使然,他最終還是完成了這個約定,而且成效居然還不錯(沒有人藉故離席)。人類最堅固的部分,不是肉身或頭蓋骨,而是性格,這是一種除非系統癱瘓才能更動的設定,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只能調整行事的方法,聽起來不太帥氣,但卻是最符合現實的作法。

在那次聚會後的隔天,他依約定傳了一張當天的發票與合影(作為赴約的佐證,但這其實他們核銷聚餐經費的資料),照片中沒有人露出依約赴死的悲壯神情,氣氛還算和諧,於是我回傳了一句話,那是村上春樹曾經在《1Q84》說過的話:

『人的生命,在本質上雖然個是孤獨的東西,但卻不是孤立的存在,因為它總是在某個地方與別的生命相連。』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內嵌回覆
瀏覽所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