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老子「強為之名」與孔子「名正言順」…都幾?

3
673

一切都是為了四個字

大家好,我是Lavelin! 今天要分享的話題其實沒有標題這麼嚴肅,老子什麼的孔子什麼的,聽起來多可怕啊(開玩笑)!事情是這樣的,許多研究生常常在論文的漩渦中掙扎著,我剛好也是其中一個,於是不久前指導教授建議我創立一個專門放參考文獻的部落格,每一篇的內容大略就是記錄該篇文獻的大鋼,有時候也能加進個人想法,長久累積下來思路便能夠越來越清晰。

於是我興沖沖的到Google提供的blogger服務建立自己的網誌,輸入網站標題和網址後,立刻就設定完成了,原本一切看似美好,沒想到,沒想到我取的部落格名稱竟…竟然被老師打槍了! 燈愣! 這四個字可是我精挑細選、萬中選一的思想精華阿。話雖如此,老師既然有意見,學生理應要多加尊重,於是我開始尋找其它適合的名字,並為新名字建立典故脈絡(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發聲,這樣老師要打槍的時候就會有所顧忌),在這個往返思考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值得探討的矛盾之處,不多說了,先上這篇網誌原文:


大事記: 從一團迷霧到有物混成

2018年8月本站創立,原名為「一團迷霧」,取其「模糊、難以辨認」的文字意象與當代藝術時常令人感到難以捉摸的特性相互呼應,然而仔細思考之下,一團迷霧其本身涵義似乎過於中性 (neutral),大眾初次聽聞,對於對部落格的印象怕是褒貶不一。架設部落格與能夠自由揮灑理念的藝術創作不同,必須考量觀眾的視聽感受,因此在創站一個禮拜後將部落格名稱由「一團迷霧」改成「有物混成」。

俗話說: 山不轉路轉,雖然更名並非本意,然而兩者之間的概念卻是緊密相連,或者說,一團迷霧其實最初便是根源於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原文如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強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在宇宙出現之前就存在的東西,混沌一團、漫無邊際,也不知道它是什麼。雖然它既沒有聲音,也沒有可見的形體,但是從古至今,它一直靜靜地的存在,又周而復始的運行著,可以說它就是天下萬物的根源。這東西之神秘,連老子都無法用確切的文字指稱它,只能勉強稱之為「道」,暫時姑且做為談論時的稱呼。

在此借引佛家「名相」一詞,佛家主張名相為虛,舉例來說,當看見「筆」這個字,腦中便浮現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寫字用的筆,然而,將一支一支可以寫字的管型固形物稱之為「筆」只不過是人們長久以來約定俗成的結果,實際上稱之為何,都無法改變這些固形物本質上的一分一毫。名相存在於世間,用來賦予名稱,分辨萬物,對於知識的傳遞自是有便捷之處,但其在分辨的同時,卻也決定了該物的觀看方式,限制了本身可能的發展空間。於是,從名相的角度出發,便稍稍可以明白老子為什麼會「強為之名」了。

回到正題,原先的部落格名稱「一團迷霧」概念便是援引自此,最初在甚麼都不太清晰、尚未分辨的狀態,正是充斥著各種可能性,生機最為蓬勃的時刻。然而或許迷霧二字猶不能代為承載上述想法的重量,不如往返向上,追其根源,「有物混成」反而更加名正言順。

有物混成的典故如此,用於本站標題,作者又將其意義延伸了一些,除了混沌本身帶有的可能性,產業分工細緻化的當代,藝術領域也開始注重跨域整合,在這裡「有物混成」的「混成」二字便是期許本站能以不帶偏見的目光,分析整合各項文獻,尋找觀看當代藝術的新觀點。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自身對於本站名稱考究之用心與上述名相破除之言或有矛盾之處,不禁莞爾。


不清不楚真的好嗎?

其實這件事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明明引用的是老子思想,實際上在做的卻是追求儒家「名正言順」的這種觀念,也就是孔子說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哇聽起來實在太嚴重了,名字不對讓君子連話都講不好了,所以名正言順似乎是有那麼一滴滴道理,舉例來說,師生吵架,學生質問:「你憑什麼那麼說?」老師就可以得意的說:「憑我是你老師!」看到了嗎?老師在觀念上的地位處於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而學生處於學習受教的角色,於是這話一出口,高下立判。

上述例子只是搏君一笑,切勿當真,誰敢跟老師吵架阿,分數都不要了嗎!重點是一旦賦予事物相應的名字,我們在交流或討論時就有了一個相應的基準點,不會你一套,我一套,最後導致雞同鴨講沒有結果。


「道」底為什麼?

既然如此,為何道家還會主張去除名相呢?《道德經》第一章就開宗明義的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個意思就是,當真理可以被說出來的時候,那就不是真理了。事物本來就會因為觀看的方式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見解,如果用言語強制區分了事物的意義,那麼剩下沒有被提及的成分就被忽視,自然就不能表現事物的整體了。用現代的例子來說,大概就是鋪天蓋地的廣告與網路流行用語有時候也不知不覺地限制住了人們的思考方式,有時講來講去也就那幾句話,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說話方式似乎也就扁平化了個人的特色。

所以說,儒家與道家真是各執己見呢,就我的觀點看來,儒家與道家就像是個太極,一個是陰,一個是陽,彼此配合著維持世界的運轉,缺一不可,換句話說,儒家提出了一套論事的標準,而道家點出這套標準的盲點,提醒世人過猶不及。

好啦!回到本文最初探討的話題,所以「一團迷霧」和「有物混成」,各位覺得哪個比較好呢?

-Lavelin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3 Comments
Newest
Oldest Most Voted
內嵌回覆
瀏覽所有留言
超誠實的人
超誠實的人
4 years ago

欸幹,超爽的啦

我在這邊留言今天就收到南投之龍 小浩浩的來信了

還祝我520快樂,他是不是因為同婚通過了想來劈

我了?

想到我屁股就痛,記得叫家啟多帶他去開房間好

嗎?

他之前還跟劈腿對象抱怨過家啟很會帶他開房間,

真的很好笑

誠實的人
誠實的人
4 years ago

看到男方跟新對象說現在就是要我選一個,她下去或是我下去的時候真的會笑出來,都先為了自己想解決問題讓人自殺未遂後才來說的如此冠冕堂皇,真的很棒

誠實的人
誠實的人
4 years ago

家啟沒事 四個字最好
有事就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