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的是好吃的…不是,今天不談美食,而是要來增加一點文學氣質! 偶然間我讀到一篇很觸動人心的英文短篇小說,篇名叫做〈Mono no aware〉,曾獲得2013年的雨果獎最佳短篇小說獎,作者是Ken Liu。這篇小說在網路上可以看得到,歡迎大家一起閱讀喔!
觸景生情-Empathy with universe
Mono no aware,不要像我一樣看到aware就開始「警覺」起來喔(不好笑),它其實是日文「物の哀れ」的發音,空耳的話應該唸成「牟nono 阿蛙淚」,意思很類似於中國文學當中的「觸景生情」,像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登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不僅僅只是描寫夕陽西下的霞光萬丈,同時也映照了其本身對於美好時光即將不再的感慨。
但說到Mono no aware,又不僅僅只是觸景傷情這四個字能夠概括的,在日本文化精神當中,人們傾向於認為萬事萬物皆有靈,所以日本才會衍伸出那麼多的神怪故事,就是這樣的浪漫情懷,使得日本人不由自主地產生同理世間萬物的心境,進而將這些情感昇華成了一種類似於佛家「無常便是有常」的超脫心境,這種心境使人們可以跳脫自我肉體的桎梏,以更宏觀的角度看待世界。
今昔映照之下的情感
故事建立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上,男主角的名字叫做「Hiroto」,他置身於一艘載著1,021位乘客的太空船上,這艘船將在300多年後抵達61 Virginis號星星,在那裡,人類將再次繁榮興盛,因為一些原因,Hiroto是船上唯一的日本人,也是最後的日本人。
通篇小說是以男主角為第一人稱敘述,在他的回憶當中,屢屢提起過往與父親、母親相處的回憶,於是時間線便在過去與現在之間交錯進行著。
這篇小說非常美的地方在於,讀者跟隨著男主的回憶今昔映照,彷彿坐著一台遊園列車,穿過深谷又躍起山間,有時像是旁觀者,卻又似乎身歷其境,體驗著「Mono no aware」帶來微微的刺痛感受,如果是主角的說法,那就像是「小貓的舌頭舔過心尖」。
看完故事後,我心中充滿著濃濃的惆悵,因為透過Hiroto不斷交錯的片段回憶,我們得以從不同的事件角度堆疊出本篇故事的核心概念,並且在故事最後,將這個概念發展到極致,彷彿一次性綻放的艷麗花朵。
那是本篇故事的高潮,卻也是終章。
那些情感觸發機制
接下來要談的是小說裡曾出現的情感對照物,可能會涉及劇透,注意注意!
- 爸爸
男主8歲的時候就與父母分開了,在往後的日子裡,他總是會有意無意地想起童年與爸爸相處的回憶,爸爸教給他許多觀念,例如”Remember, we must all make sacrifices to live together.” 要與其他人相處,我們必須做出一定的犧牲,或是爸爸對於日本社會即使是在世界末日,仍能遵守秩序,維持像往常一樣的生活步調感到自豪等等。與爸爸的相處回憶不僅交待主角的過往,也代表他對祖國文化的認同與依戀,對於主角的人格養成有莫大影響。
- 太陽
在故事中,主角常常提起太陽。隨著太空船不斷離地球遠去,觀景窗裡的太陽也越來越小,越來越黯淡,卻仍然是那麼美麗。陽光是造就生命起源的重要因素,看著太陽的遠去,彷彿人類的過往逐漸終結。日本國旗同時也稱作「日之丸」,傳說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孫,因此太陽對於日本人來說也是意義非凡,在此篇小說中,主角雖然少有提及內心的哀痛,卻透過對太陽的描述,傳達了一種不言自明的隱諱情感。
- 太陽帆
太陽帆是本篇故事中最具科幻情懷的裝置。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已經發展出一種能夠以太陽輻射為動力的系統,就像帆船是以風為媒介一樣,太陽帆能夠將輻射轉換成為推力,將太空船推向宇宙深處。
為了吸收足夠的輻射,太陽帆延伸的面積非常廣,這在宇宙中擴展達一千多公里的巨幅太陽帆是所有人生存的希望。太陽帆的結構是由一根根鋼索彼此連結成一張巨大的網架,再覆上材質非常輕柔的薄膜而成。
主角的爸爸曾說過”The individual is small and powerless, but bound tightly together, as a whole, the Japanese nation is invincible.” 個體是弱小又無力的,但只要團結成為一體,日本國就是最強的。社會中的人際關係,其實某種程度上也像是彼此連結的網絡,當我們要完成某件巨大的事情,就必須拋開個人的成見(selfish needs)且團結一致,在這裡太陽帆的意象便承載了團結與希望的意義。
- 圍棋
圍棋在這裡巧妙地探討兩個議題:英雄與抉擇。
主角在太空船上長大後,常常教船裡的小孩玩圍棋,有一天,小男孩說:「我不喜歡圍棋,因為每一顆棋子都一樣,裡面沒有英雄。」主角一時語塞,不知道怎麼回答,然而在故事的最後,隨著主角的選擇,答案便自己浮現了出來: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一個英雄,而不是個體本身力量的強與弱。我們是透過自己在他人的生活網中所扮演的角色來定義自己,只要做好份內的工作,團結一致,那麼所有的人都是英雄。
圍棋玩的不是個體本身的力量比拚,而是整體策略的運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時時做出選擇,在故事中,主角以一場和爸爸的棋局做出解釋,棄A保B,或是棄B保A,無論是什麼決定,一定會有一些棋子被對手吃掉,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最後主角選擇犧牲角落的棋子來保護中央的主體。
- 蟬與蒲公英
在登上太空船的前幾天,主角和爸爸來了場午後散步,走在日本末日乾淨整齊的街道上,蟬聲唧唧,爸爸說了段極有深意的話”Nothing in the cry of cicadas suggest they are about to die.” 接著又說”The fading sunlight holds infinite beauty though it is so close to the day’s end.” 蟬鳴並不是為了自己短暫的生命而哭泣,而太陽西下的的彩霞無限美麗。
蒲公英在故事中也承載了爸爸的意念,在父子最後的分別時刻,爸爸說”A dandelion in late autumn’s cooling breeze spreads seeds far and wide.”寒冷的秋風中,蒲公英的生命雖然已進入尾聲,它的種子卻能藉著風的力量散播得又廣又遠。
蟬與蒲公英都是生命短暫的物種,而主角的爸爸透過這兩段話讓他知道,正是因為短暫的存在,才使得人們更加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有限的時間使看似平凡的景色更加耀眼奪目、格具意義。
悽絕的哀艷
故事的最後,主角為了修復太陽帆上的破損而犧牲自己,因而拯救了船上1,021位僅存人類的生命,在最後的最後,主角飄盪在黑暗的太空之中,等待氧氣用完的一刻。
從做出犧牲的決定到執行,主角一直是很平靜的,也許是因為深深地刻印在民族基因裡的「Mono no aware」,使他意識到自己也不過就是世間萬物當中的渺小粒子,”Remember the bigger picture.”爸爸的叮嚀猶言在耳,而透過這整個過程,何嘗不也是主角所認同的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自我實現呢?
“…every fading ray of the dying sun, infinitely beautiful.” 是他的最後一段話,對他而言,他完成了最重要的職責,在最後的時光當中,他看見了最美麗的太陽。
讀後感想: 對照今日的新冠肺炎
雖然因為是英文小說,整體閱讀經驗不像中文那麼流暢,但所幸作者劉宇昆Ken Liu(華裔美國人,1976~)所使用的文字跟語法並不是太過艱澀,讓我能夠一邊學習英文,一邊好好體驗故事情節。
在本文當中,作者透過層層疊疊的回憶連結情感,畫面與畫面交錯之間,使讀者跟著一起觸景生情。舉一個狡猾的例子,故事中運用了「傘」與「翔」來解釋太空船與太空衣的結構,往後我再看到這兩字,勢必會想起這個故事,它就這樣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真是太狡猾了。如果回到高中時期,那些可怕的數學公式也能夠如此烙印就好了。(想得美)
最近讀完這篇小說,最觸動我的地方,果然還是「犧牲與成全」這個議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我們從新聞與生活中看到許多不配合的例子,面對嚴峻的疫情挑戰,我們所有的人勢必得團結一心,捨棄部分個人的舒適感,才能成功對抗病毒感染。就像小說中主角爸爸曾說的”A person must rise above his selfish needs so that all of us can live in harmony.”
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知道日本社會對於「一致性」的執著,它強烈要求每個人抹去個人的獨特性(使用「犧牲自己是應該的」概念),來達成整個社會的協調,有時反而造成過大的壓力。對於身處尊重多元發展的台灣當中的我,認為這那樣是不合理的。
後來我在中文的語意中找到了答案,本篇故事中,作者用”犧牲(sacrifice)”來表示人們為了全體所做的部分割捨,犧牲這個詞常用在比較負面的情境當中,因此本身是帶一些負面情感的,彷彿做出犧牲,就一定會伴隨著痛苦的感受。然而故事中的主角Hiroto,直至生命的盡頭,都是感到幸福的。
因此,我覺得用「成全」來理解這種付出會比較恰當,「成全」是不求回報的付出,是出自於個人意願所成就的和諧,而不是外界的壓迫。
對照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狀況,或許我們該做的不是繼續指責那些違反規則的人 (因為罰金已經讓他們付出代價了),而是盡力宣導團結、成全的理念,使我們的社會籠罩在友善的氛圍當中,讓每個人更願意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該做的事情,一起成為這場戰役中的偉大英雄。當然,人性總是有黑暗的地方,但我們之所以身為人,就是因為我們有使自己進步的能力。
而這些成全的種種,將在我們渺小而短暫的生命中閃爍著點點光輝。